《神们自己》是阿西莫夫的一部经典科幻作品。一直以来都觉得阿西莫夫作为一名科幻作家是与众不同的,无疑,他的世界观和格局是及其宏大的,能创造世界的人一定有远大而广阔的眼界;但让我对这部作品津津乐道的原因更在于其对人性把握的深度,见微知著,个体是集体的缩影,正是人物的细节才赋予了世界生命力。
在这部作品中,就蕴含了心理学中对心理活动本质的思想:“知情意”三分法。
作品分为三部分,“面对愚昧”、“神们自己”、“也缄口不言”。三部分合为一体,原为席勒在圣女贞德剧作中的描述。拆成三段,就成了作品中三部分的标题。愚昧与徒劳的抗争暂且不提,本文主要讨论“神们自己”部分中平行世界的设定。
故事是从三个外星生物体开始的。情者杜阿,理者奥登,和抚育者崔特。这个世界的家庭由固定身份的三个体组成。主角的家庭是无数家庭中普通的一个,但由于他们分别的特殊性,让他们的组合也产生了与众不同的作用——三者最后一次的结合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大的长老。当我看到这里时,我对这部分的标题恍然大悟。长老为何?长老便是那个世界的“神”。而神是什么?神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?神其实就是我们宇宙中的人类自身。三者的融合方能为神,正说明了人类的本质:人的心理同时包含理者、情者与抚育者。三者比重的不同,形成了个体不同的人格。
再细细品味三者所扮演的角色,尤其是杜奥崔家庭的特殊性,就会发现这种分类能够巧妙地与“认知、情感和意志”一一对应。认知就如理者,他的主要职责就是接受知识、理性思考,在“家庭”——或说人类心理中处于最高的地位。情感是如情者,她善于感受,好恶鲜明,就其外貌来看也是“波纹涟漪”。而意志即为抚育者,因为平行世界面临着生存危机,所以生育占据了抚育者生命的全部,但实际上抚育者的作用不限于此,他是家庭得以延续的重要原因,理者比他博学,情者比他敏感,但没有抚育者,可以说他们永远也不可能结合成为长老。这就引出了下面的观点,知情意三者的不可分割性。
普通的理者、情者和抚育者是界限分明的。理者只顾高高在上地思考,情者只需要进食、依附家庭进行繁衍,而抚育者更是身份明确,所有的精力都用来保证孩子的出生和长大。我想这正是其他个体无法成为主角,无法组成强大长老的原因,正如不具现实性的认知、无力肤浅的情感和随波逐流的意志无法形成独特立体的人。
那么杜奥崔家庭,或以三者结合形成的长老伊斯特伍德代称,其特别之处就在于三者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结的组合方式。
奥登作为一个特别的理者,除了他强于众的思考能力决定了他的高度,更重要的是他不脱离情者和抚育者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他的深度。作品中理者奥登与抚育者崔特的第一次见面令我印象深刻,“他(奥登)第一次感到了内心深处涌动的暖流,第一次感到在这世上有些事情让他无比渴望…即使现在,他还清楚地记得随之而来地那种漫无边际的窘迫感。”这股暖流在作品中看来是奥登对崔特的感情,是对组建家庭的意愿,但也可以把它理解成认知第一次在意志的作用下找到了自己的方向。否则,认知便是空泛的,是无目的无指向的,只有在内部动力的驱使下,理性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。既然这是理者第一次发现自我的机会,那么窘迫何解?笔者认为这是认知第一次发现了自己具有边界,边界便是自己的意志(以及后续与情者杜阿见面时意识到的情感)。认知永远不可能做到完全的客观和超然,但换个角度想,这也正是使个体区别于其他个体的根源。这种达不到“神性”的“人性”使人生动。
杜阿是三者之中笔者最喜欢的角色。她作为情者,却喜欢思考,因此被同伴称为“左情者”,本意是讽刺其越了理者的界限。但正是杜阿不入俗流的思考能力使她跳脱出虚无缥缈的情感,能从自己的好恶和存在中探索生命的意义。这让人体会到杜阿形象背后的深意:情感并不是人类的弱点,而是人类心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。情感的目的也绝不是为了繁衍,情感的感受力和创造力更多地服务于探索生命的本质、创造独特的个性。想要做到这一点,人必须真实地面对自己,而只靠认知和意志是做不到的。
抚育者崔特虽然被塑造成莽撞、头脑简单一根筋、而又目光短浅的形象,比起理者和情者似乎很不讨喜,但这实际上正是意志的特点。意志本身并不犹豫踌躇,他随着自己的本性行事。抚育者的存在只有一个作用,那就是实现目的。其能动性是人类自我实现的基础。如果没有意志,认知再深刻、情感再丰富,“家”也不能为“家”,人也不能为人。意志同时也依托于认知和情感,如果缺失了另外二者,那么它就确实只剩下本能驱使的浅层动力了。
《神们自己》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知情意之间相互联结的关系。使用交媾的隐喻来形容知情意的结合也十分巧妙,虽然表面描述的是外星生物,也能让身为人类的读者感受到自我发现的快感。无论从科幻还是心理学角度,都是值得反复阅读思考的经典之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