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re-PHD BINGO - Day 0 前言

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选择任务顺序的逻辑:

第一部分是建立学术系统。之所以把建立学术系统放在最前面,是因为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确定学术软件和建立习惯虽然不直接算是学术的一部分,但能够提高日后的学术工作效率,减少进入工作状态的阻碍。当然,选择工具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自己的研究。所以重点在于选择最适合自己的,而不是看起来最高级的甚至用的人最多的。还想提醒自己和大家,要选择学习成本和使用成本不会过分高的工具,否则可能会导致舍本逐末。

而practically speaking,后面几部分的活动可能就会用到第一部分决定的工具(尤其是笔记系统)。这也是我把建立学术系统放在最前面的另一个原因。

第二部分我们将进入到与研究更相关的活动。完成这部分的活动,我们可能就会看起来更像个”行内人“了。我的研究领域有哪些经典文献?我的学术圈子都有什么组织?大家每年都在什么学术会议上相见?我可以投什么期刊、申请哪些奖学金?如果你刚好和我是同一专业同一方向(社会心理学),那么这一部分你会节省很多时间,因为我会直接分享”答案“。如果你是其他方向,我会分享一下我找到这些信息的方法,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启发。

第三部分是建立学术社交圈。在这一部分,我们将把所在学校的网站翻个底朝天,我们也会熟悉很多自己未来可能会打交道的同行的名字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能也会得到一些新的研究想法,可能会找到自己心目中的学术榜样,可能会看到一些做得比较好的个人网站,我们也会了解业内大部分人的CV上都包括哪些内容。我们可以随时把这些信息记下来,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。

第四部分,我们将有机会为自己布置一张”安全网“,找到学术之外可以支持我们心理健康的方法。我们的目标永远是快乐读博!这世上没有比健康和快乐更重要的东西了。

经过以上四部分的准备,我们此时应该感觉比之前有底气多了。于是我们来到了第五部分,建立你的“人设”。我想让学术圈的同行们用什么关键词记住我?我想在博士期间完成哪些研究?之前申请博士项目时用到的CV可能不再适合新阶段的我们,可以在旧CV的基础上删减不相关的内容,适当调整格式,补充新的内容。当然,还有把新学校加到CV上面。从现在起,我们正式成为一名博士生啦!

第六部分,我们将简单了解学术圈象牙塔以外的世界,为自己做好两手准备,降低几年后“毕业即失业”的可能性。

最后,我们将制作一份贯穿博士项目的n年甘特图,以月为单位安排自己的大概工作计划。几月份时我想投的期刊和会议截稿?那么几月份时我需要把数据准备好?几月份时我需要安排旅行去参加会议?哪一年暑假时我想安排一些实习?即使只是粗略的计划,我们也能做到大概心中有数。

以上就是全部活动项目的顺序和逻辑。期待在接下来的八周内与大家共同交流、相互学习!祝大家玩得开心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