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聊聊多边关系

大概花了一周多的时间来思考多边关系的可能性。现在我可以得出结论,我觉得自己确实是 polyamorous。过去没有思考过这件事主要是因为没有机会了解这个概念,一旦开始了解,真的就无法再压抑真实的自己。我还没有很系统地了解过多边关系,所以下面都是我自己的一些思考和理解。

多边关系和开放式关系的区别

社会默认的恋爱关系是单偶制 (monogamous),也就是关系由两个人组成,两个人共同承诺只和对方发生性关系、建立浪漫关系。广义的开放式关系就是与单偶制 (monogamous) 对立,无论是打破唯一的性关系还是唯一的浪漫关系、打破到什么程度(偶尔玩玩、还是有固定的其它伴侣)都可以算在开放式关系下。

而多边制 (polyamorous) 应该可以算是开放式关系中打破程度很高的一种。关系不再仅仅由两个人组成,而是由多个人组成。多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因组合而异,比如阶级式(所有与自己建立关系的人并不平等,有一个主关系,另外的人则是从关系,而且主通常对从有一票否决权)、非阶级式(和自己建立关系的人之间更平等,每段关系平行发展,对生活做出大型决定时需要考虑每个伴侣);圆桌式(处于关系中的所有人都和彼此维持关系,也就是伴侣的伴侣也是我的朋友,有的时候自己也会和伴侣的伴侣组成单独的伴侣关系 - 说到这里其实我已经快被绕晕了。。)、平行式(对于每两个人之间来说,彼此都不想了解对方的其它伴侣,也不了解对方和其他伴侣交往的细节,只要知道对方的存在就可以了)。

以上的关系也可以交叉组合,某些特殊的组合还有自己的名字,比如三个人同时交往彼此通常被称为 throuple 。对于每段多边关系来说,开放的程度也可以不同,比如封闭式多边关系(关系由多人组成,但是大家都不再往关系里添加新的人了),单飞多边关系(虽然和多人形成承诺式关系,但生活风格还是独居)。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篇介绍,比我说的更全面,很多信息都是从这篇文章翻译来的。

这些复杂的概念一上来也许会让人觉得不知所措,但其实我的感受是很自由。每段关系都可以建立自己的规则,也需要通过大量沟通确定自己的规则。这和单偶制拥有的一些社会上约定俗成的规则很不一样。单偶制就是两个人,先约会,到一定程度就对彼此承诺不再与其他人约会,再进一步也许会同居,再往后也许会订婚、结婚,也许会生子。而多边关系没有任何的既定规则,有点像沙盒游戏,既定的只有各种元素,需要自己打造符合自己的规则和环境,然后这个环境也需要适合环境中的所有元素。

我对多边关系的理论思考

我过去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可能实践多边关系的可能性。因为现在的朋友圈里有一位自我认同且实践多边关系的朋友,所以从她那里慢慢对这个概念有了更多了解。最开始我也是诸多怀疑,我问朋友,人真的可以同时对好几个人产生爱情吗?对第二个人产生爱情时,对第一个人产生的爱情还算爱情吗?

朋友用亲子关系来做比喻给我解释这一点。她说有两个孩子的人可以同时爱自己的两个孩子,也不是生第二个孩子后就不爱或者少爱第一个孩子了。爱会滋养更多的爱,人是有能力同时对很多人付出亲情的,那么为什么爱情就不行呢?

与此比喻类似,多边关系的价值观基础之一是,我们的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的人,会为自己带来不同的成长可能性。与其逼自己做出选择,或者必须放弃一个才能得到另一个,为什么不统统接受、允许自己同时体会不同的成长呢?

从另一个角度来说,如果自己对自己有足够的自信,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,伴侣不会无缘无故就抛弃自己;同时对伴侣有足够的信任,相信对方会明智地选择伴侣,选择的伴侣会是爱自己、关怀自己、对自己好的,那么世界上多一个人能够那样亲密地爱自己爱的人,又有什么不好呢?

我对多边关系的实践思考

我觉得从理论上和就理想情况来说,我是认同多边关系的价值观的。但对于实践方面其实还是有很多顾虑。

  1.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。我是那种一旦投入感情就会投入很多很多的人,我真的有这么多精力和时间能够同时爱好几个人吗?

  2. 我意识到我可能对自己还是不够自信。多边关系并不是养几个备胎,A 走了还有 B。而是每个关系都要好好经营,同等对待。那就意味着,不仅仅是要对一个人敞开心扉并相信对方不会故意伤害自己,而是要对更多人敞开心扉并相信他们全都不会故意伤害自己。我觉得自己现在对他人还没有建立足够信任的能力,总是不由自主地做好对方会时刻抛弃自己的准备。我觉得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,我并没有能力真的开始建立多边关系。能建立一段关系就很难了。

  3. 多边关系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嫉妒。虽然爱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无私的,但人类是局限的,谁都无法做到真正无私的爱。看到有人与自己共享伴侣,难免不会觉得对方是在分走伴侣的精力和爱,会觉得“你既然能付出这么多的爱,为什么不都给我,而是要给别人”?实际上对方能够付出这么多的爱也许恰恰是因为有其他人,只有自己的话也许不会激发对方如此多的爱意,但实践起来就很难相信并接受这一点。

  4. 与 3 相关的,在对超过一个人付出爱意时,自己可能会存在某种愧疚。如果接受对方不能满足自己全部的成长需求,这是否是一种背叛,是否意味着自己对对方的爱并不真实?但其实,就像人可以对多种爱好同时产生激情一样,喜欢绘画不代表自己就不是真的喜欢弹琴了,而弹琴和绘画带来的正是不同种类的成长。甚至人也可以结合弹琴和绘画而创造一种新的艺术。这样的灵感也许是单独一种艺术永远无法带来的。

  5. 上面说到“伴侣只会选择有足够的能力爱自己的伴侣”,这其实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情况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创伤,有自己的视角局限。如果允许自己建立多边关系,等于也需要接受自己的伴侣选择的其他伴侣带来的潜在风险(情感压力、其它风险等)。而这种风险是完全超过自己控制范围内的,只能靠大量沟通和信任把关系维持下去。

理论 != 实践,但理论也不需要等于实践

上面说了这么多,有些想法甚至相互矛盾,其实也体现了我的纠结。我现在大概处于的状态是,我觉得自己是理论上认同多边关系的,也就是 I think I identify with polyamorous,但我不需要一定此刻就要付诸实践,就像我不需要同时和多个性别交往也可以自我认同为双性恋一样。我现在的精力和能力应该还不够我去交往多位伴侣,但我可以接受我的伴侣交往多位伴侣。虽然我现在也没有在稳定交往任何人,所以实践起来到底是否行得通还是要具体看情况。

搞清楚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,因为我在此之后交往任何人我都需要对对方揭露这一点。我需要对方接受,即使我现在没有交往多位伴侣,我也许未来会受到其他人吸引,也许会交往更多人,但这并不代表我希望解除我们二人之间的关系。我也想让对方知道,我同样给对方如此的自由。

其它思考

我其实并不认同多边关系/多偶制是单偶制的进阶,因为进阶就暗示了人必须从单偶制发展成多偶制。但在我看来,多偶制只是和单偶制不同的平行意识形态,就像双性恋和单性恋是平行关系一样。同样的,我也不认同“单边关系都维持不好的人更维持不好多边关系”,我觉得最多是“同样维持不好多边关系”,而不至于是“更维持不好”。也许维持不好单边关系是因为单边关系从来就不适合自己呢?

其实说到多边关系需要大量沟通和信任,单偶制需要的承诺程度和对彼此的信任也很高的。承诺从此不会再对其他人动心,一旦动心,要么不实践,要么想要实践就必须结束当前的关系,这听起来好像风险和不稳定性反而更高。而这也是多边关系意识形态吸引我的原因,彼此都接受伴侣会对其他人动心的可能性,也接受自己会对其他人动心的可能性,而这样的情况一旦发生,大家也可以自由地、坦诚地与对方交流,而不会因为怕对对方产生伤害而提都不敢提。其实直面自己的欲望对我来说比避之不谈更自由、也反而更容易滋养健康的关系。

个人感悟

最开始听说这个概念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“听起来有点酷,但很可惜我还是相信单偶制啦” - I literally said this to my friends. 但从那天起心里某块曾经坚实无比的石头就开始松动了。我开始和践行 poly 的朋友更多地了解这个概念,从 Ins 和 Youtube 上搜相关资源来看,和其他 identify with poly 的人交流我的困惑并请教相关经历。然后我越思考越觉得 poly 价值观比单偶制价值观更适合我。最开始不能自我接受大概也受到了社会 default 价值观的影响,然后也是考虑到 poly 实践的各种困难,觉得不想自找麻烦。但这就像性取向一样不是想避就能避得开的。既然这是我想要的,那么就要努力学习让自己更加成熟、心理更健康,能够支持自己对多边关系的渴望。

也许从择偶库大小来看,我确实是给自己“找麻烦”,因为相信或践行 poly 的人肯定比单偶制少很多。但我也相信,如果我一直真实地面对自己、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,那么我能获得幸福的几率其实是更高的。在错误的方向探索,反而永远都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吧。

还有要表扬自己这次这么快就从不接受转变思维到接受自己了。可能因为之前有过探索性取向的经历,多少还是练就了一些“打破社会常规思维来探索自己真实需求”的能力,所以面对这个新概念,虽然有初始的纠结,倒也还是很快就 come to terms with it 了。我真的就像 AI 升级一样,越允许自己接受新概念,接受新概念的速度越快。我接受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并不总是正确的,我也欣赏自己一直在探索,敢于不断承认错误、刷新思维。

(要把这些话大大方方写出来,因为自己对自己的爱也需要及时表达、大力表达,要有理有据地让自己感受到自己的爱!)